德俄合作 重畫歐洲能源版圖

北溪天然氣管道

俄羅斯戰機上月被土耳其擊落,引發軒然外交風波,兩國關係急轉直下,亦勢必影響兩國能源合作,其中由俄國倡議的、經土耳其輸氣到歐洲的「土耳其流」天然氣管道(Turkish Stream),恐怕難逃泡湯的厄運。

事緣俄國近年積極興建新的天然氣管道,以繞開烏克蘭輸氣到歐洲,例如2012年建成的「北溪-1」天然氣管道(Nord Stream 1),就令俄國可直接經波羅的海供氣到德國,無須第3國中轉,還有加強經白俄羅斯的管道的運輸能力等,而「土耳其流」管道亦是此思維下的產物。但儘管如此,目前俄國輸歐的天然氣,仍超過3成需過境烏克蘭。

而正當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土耳其時,另一項大型管道項目已悄然上馬,那就是德俄兩國主導的「北溪-2」天然氣管道(Nord Stream 2)。「北溪-2」是「北溪-1」的升級版,預計2020年落成後,原「北溪-1」管道的輸氣能力將會提高一倍,一但成事,俄氣將無需再經烏克蘭過境,不但烏克蘭的天然氣中轉國地位不保,連帶整個歐洲能源供應版圖亦將改寫。

其中最重要的變化,就是德國將一躍成為歐盟的能源樞紐。歐盟2014年數據顯示,目前進口的天然氣有約3分之1來自俄羅斯,約為940億立方米,主要經3條管道由俄國輸入,包括白俄羅斯管道、烏克蘭管道和「北溪-1」管道,而 3者又各佔約3成運輸量,即約310億立方米。

而當容量為550億立方米的「北溪-2」管道建成後,將可完全取代烏克蘭管道的地位,又因「北溪-2」可直接將俄氣輸送到德國,變相令德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能源中轉國。屆時歐盟天然氣進口量的2成將需過境德國,勢將進一步強化德國作為歐盟核心的地位。

「北溪-2」將令整個歐盟的天然氣進口重心北移至波羅的海一帶,客觀而言有助保障歐洲的能源安全。俄烏兩國的天然氣價格爭拗,曾導致輸歐天然氣在06和09年兩度中斷,而有關爭拗至今仍未解決。再者,烏克蘭東部衝突雖暫偃旗息鼓,但武裝分子佔據區域與輸氣管道距離不遠,一但戰火重燃,管道隨時會被戰火波及。主要輸歐天然氣管道遠離烏克蘭,有助減低能源中斷的風險。

而對俄國而言,則從此獲得了穩定而安全的輸氣通道,而這對其自身而言極為重要,因天然氣收益佔該國財政收入比例甚高。還有,過去因烏克蘭的天然氣中轉國地位無可取代,令俄國的對烏政策綁手綁腳,一但新管道建成,俄國的對烏政策將可更為強硬。因此理論上看,「北溪-2」項目對歐盟整體、德國和俄羅斯而言是,是三贏的。

當然,事件中並非沒有輸家,而其中最大的輸家,自然就是烏克蘭。俄氣中轉國的地位,一直是烏克蘭在俄烏衝突中的重要政治籌碼,而一但此中轉國角色不復存在,烏克蘭將在衝突中盡處下風,而歐盟在政治上提供支援的誘因亦將大為減弱。

再者,如此一來烏克蘭亦將失去每年20億美元的天然氣過境費,其本已疲弱的經濟,恐怕將進一步惡化。而更嚴重的是,失去這項重要恆常收入,還將可能影響IMF和歐盟對該國的債務重組計劃。簡單而言,烏克蘭的處境將雪上加霜。

但「可幸」的是,烏克蘭也不是孤軍作戰的。上月,以斯洛伐克和波蘭為首的10個中東歐國家聯署去信歐盟,表明反對「北溪-2」項目,認為此舉無助歐洲在能源上減低對俄羅斯的依賴,亦擔心俄羅斯會將新管道用作威脅歐洲的政治工具,且如此做法無異於「離棄」烏克蘭,要求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事件。

但事實上,新管道項目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減低對俄羅斯依賴,而是將管道「搬離」烏克蘭,減低能源中斷的風險。加上德國是世界經濟強權,不能與烏克蘭同日而語,俄國冒著開罪德國的危險、以「斷氣」威脅歐洲的可能性似乎不大。

且斯洛伐克和波蘭似乎亦有自身的計算,翻開地圖便知,兩國其實同為俄國輸歐天然氣的中轉國,一但「北溪-2」管道啟用,估計兩國每年將分別損失約5億及8億美元收入。而對一些中東歐國家而言,因地理因素,將來需從德國過境進口天然氣,過境費將比現時過境烏克蘭進口貴,對他們而言亦是利益攸關的問題。

無可否認,儘管新管道項目長遠對歐盟整體應有好處,但同時將損害不少中東歐國家的利益。但歐盟的歷史告訴我們,歐盟各國的話語權從來就不是均等的,德、法、英等富國,實際上在當中佔有主導地位。

不妨看看「北溪-2」項目的股權分佈: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佔50%,另外德國意昂(E.ON)、德國巴斯夫集團(BASF)、法國ENGIE集團、荷蘭皇家殼牌(Shell)(英荷合資)和奧地利天然氣集團(OMV)各佔10%,歐盟幾大巨頭都集齊了,中東歐國家的反對會否奏效?答案似乎很明顯了。

 

 

 

 

Leave a Reply